一、立冬
臺灣有「立冬補冬」的進補習俗,俗諺:「立冬補冬,補嘴空」。農作物「入冬,田頭空」,水果類正是柑橘、葡萄豐收的季節;另外,也是螃蟹肥美的時節,台灣西部沿海盛產螃蟹,是饕客眼中的美味佳餚。(建議:台灣地區一般外食螃蟹易產生毒素,建議即時使用完畢,勿冷藏隔餐使用。)
二、立冬進補(站長推薦中醫科何廷俊主任文章 冬天防手腳冰冷,四茶三穴 ):
一般台灣人立冬喜歡羊肉爐、麻油雞、薑母鴨、藥燉排骨、四物、八珍、十全。
雖然一般人常喜歡在立冬吃吃雞鴨魚肉,或以形補形。小鐵個人飲食相當清淡,喜歡喝些溫補氣血的「當歸枸杞紅棗黨參湯」,這幾種藥材按比例丟下去煮個半小時,香甜又補血補氣,保證精氣神滿分,除了平日就可補,也很適合虛弱的人喝。其他還有芝麻糊,也是很簡單的作法。
如果真的很不方便,抓一把枸杞幾顆紅棗或桂圓熱水沖泡也可以。最懶的方式是走到中藥店,問老闆立冬想補,讓老闆開一些溫補的藥材。我個人喜歡加一點百合跟蓮子,這對女性朋友也有養顏效果。
引文: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耄耋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三、立冬養生:養藏;「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起居,應早睡晚起。
- 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 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
- 立冬時運動應以靜態運動為主。
- 冬季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 在精神調養上力求其靜,控制情志活動,保持精神情緒的安寧,
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得以潛藏。 - 衣著過少過薄、室溫過低,既易感冒又耗陽氣。
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
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 中醫認為:「寒為陰邪,常傷陽氣。」人體陽氣好比天上的太陽,賜予自然界光明與溫暖,失去它萬物無法生存。同樣,人體如果沒有陽氣,將失去新陳代謝的活力。所以,引文:立冬後的起居調養切記「養藏」。
- 中醫:
五臟與自然界四時陰陽相通應,腎主冬。
腎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主水、主納氣。
由於腎藏先天之精,主生殖,腎又稱為「五臟陰陽之本」。
腎藏精,主蟄,又稱為封藏之本。
腎在體合骨、生髓、通腦,其華在髮,在竅為耳及二陰,在志為恐,在液為唾。腎在五行屬水,與自然界冬氣相通應。 - 立冬簡易穴位按摩:腎穴、命門
穴位按摩:腎穴、命門
防脫髮、治腰痛、增強腎功能,還有多種療效。
小鐵個人喜歡用小朋友勾勾小指「打勾勾的方式」刺激小指穴道,也可以常跟小孩子玩。
四、立冬諺語依地區不同
- 立冬晴,一冬晴;立冬雨,一冬雨(客家)
-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裏點蘿(北方)
- 立冬那天冷,一年冷氣多(北方)
- 立冬東北風,冬季好天空。(閩南)
- 立冬南風雨,冬季無凋(幹)土(閩南)
- 立冬之日起大霧,冬水田裏點蘿(北方)
-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北方)
- 立冬打雷要反春(北方)
- 立冬北風冰雪多,立冬南風無雨雪(江南)
- 立冬落雨會爛冬,吃得柴盡米糧空。(閩南)
-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雨防春旱(閩南)
- 立冬補冬,補嘴空
- 立冬過,稻仔一日黃三分,有青粟無青菜:
- 中南部地區二期稻作到立冬時皆可收穫。
- 立冬收成期,雞鳥卡會啼:
收成期間,放飼的雞及野生的鳥有穀物可吃,喜而好啼。
立冬前犁金,立冬後犁銀,立春後犁鐵(指應早翻土)。(客家)
- 立秋摘花椒,白露打核桃,霜降下柿子,立冬吃軟棗
- 立冬有雨防爛冬,立冬無魚防春旱(閩南)
- 重陽無雨看立冬,立冬無雨一冬幹(贛)
- 重陽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雨晴一冬(閩)
- 立冬小雪緊相連,冬前整地最當先。(江南)
- 霜降腌白菜。立冬不使牛(北方)
- 西風響,蟹腳癢,蟹立冬,影無蹤(江南)
- 立冬不吃糕,一死一旮旯(南方)
- 立冬有風,立春有雨;冬至有風,夏至有雨(山西)
- 立冬種豌豆,一斗還一斗(南方)
延伸閱讀: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