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全球6級以上的地震,20%都發生在人口密度全球之最的日本,多年來日本堅持預測、預防與預警地震同步進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顧日本地震防禦的經驗教訓,也許有益於他國的地震預防和處理。
目前全球正進入地震高活躍期。從2009年7月以來至今的9個月裡,全球共發生7級以上的地震24次,平均每月2.6次,比20世紀每年的19次、每月平均1.6次高出不少。規模7.7以上的大地震百年平均值是每年兩次,而最近9個月裡就發生了6次。
地震預報準嗎?
地震可以預報嗎?目前主流觀點是否定的,一般而言,中長期的預測相對容易,而精確到時間、地點和級數的短期預測則很難。西方地震專家認為,人類連地震產生的機理都不清楚,預測就更難,但中國由於有傳統文化如《周易》等預測學研究基礎,使民間地震預測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官方稱中國地震預測成功率只有 30%。目前美國不做地震預測,美國地質調查局主要致力於提高基礎設施的安全等級來減弱地震的危害性,而地震多發的日本則堅持預測、預防與預警同時進行。
阪神地震的慘痛教訓
1995年1月17日凌晨5:46分,日本神戶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大地震,六千多人死亡,由於瓦斯外洩,引起木造房間的連鎖性大火。當時正在東京家裡睡覺的村山富市首相,在40分鐘後起床時,看見電視現場直播裡的濃煙滾滾,還不相信是真的,打電話核實,首相祕書居然也不知道。地震後第二天自衛隊救災主力才開始進入災區。
這不是笑話,而是15年前日本的真實寫照,但從那以後,日本做了5件事來應對地震:
一、日本政府成立了由地震專家、央行行長、電視放送協會會長、電信公司總裁、全國紅十字會會長和全體內閣成員組成的「中央防災會議」,由首相親任會長。2003年東宮縣發生7級地震時,震後6分鐘,首相府就召開了緊急會議,1小時後,內閣防災大臣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政府救災措施。
二、提高全民防災意識,每年日本各地都在1月17日防災日舉行培訓,電視也播放地震知識。連小學生都知道地震發生了該如何逃生,每個教室、每個家庭基本都備有防災包,裡面裝有藥品、食品、飲用水等,每個城市的中小學都常被用來作為應急避難所,公園裡還有可供1萬人3天飲用水的耐震型儲水槽以及食品等救災物資。
三、阪神地震後,普通日本人感覺到最大的變化是政府不定期地發布地震預測報告。電視經常出現這樣的字幕:某地出現地震(或海嘯、暴風雨)等險情預報,往往過不久又出現「警報解除」的字幕。由於人們認知到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預報不準確時,也不會有絲毫的埋怨,當然,得知災情預報時,也就不會恐慌。
四、地震死者絕大多數是被壓死的,如何防止房屋坍塌,就成了最有效的防震措施。日本從1996起3次修改《建築基準法》,規定商務樓8級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要能超過1百年。
五、地震發生後,越早救援越好,由於地震破壞了交通,日本提倡居民首先應學會「自救」、然後是鄰里社區「共救」、最後才輪到政府施行「公救」。
提前10秒警告地震
此外,日本在科研方面花費大量財力,在各地建立地震監測點,一旦發生地震,該系統就能自動報警,讓人們提前採取措施。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部發生規模7.2地震,氣象廳利用電視提前10秒對民眾發出了預警,結果這次只有7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研究發現,如果主震區提前2秒發出警報,死亡人數最多能減少25%,若能提前5秒,則可能減少80%的死亡。
藏身空間最重要
人們常問,地震來時躲在哪裡最安全?很多人認為躲在桌子、床鋪下最安全,然而曾在7百棟因地震爆炸而嚴重倒塌的建築物裡救人的美國國際搜救隊長道格卡普先生,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果躲在桌子床鋪下,那裡傷亡率高達98%,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鋪的旁邊。因為桌子、床鋪、汽車等都無法抵擋下落物的重壓,而躺在其旁邊,往往還能找到一點存活的空間。
住在高樓的人從樓上跳下來絕不是上策,最好是趴在或蹲在承重牆的牆角處,如廁所、小廚房裡,遠離門窗,最好把被子頂在頭上。人多的時候不要去擠樓梯,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至戶外。
延伸閱讀:
閱 讀 更 多
全球6級以上的地震,20%都發生在人口密度全球之最的日本,多年來日本堅持預測、預防與預警地震同步進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顧日本地震防禦的經驗教訓,也許有益於他國的地震預防和處理。
目前全球正進入地震高活躍期。從2009年7月以來至今的9個月裡,全球共發生7級以上的地震24次,平均每月2.6次,比20世紀每年的19次、每月平均1.6次高出不少。規模7.7以上的大地震百年平均值是每年兩次,而最近9個月裡就發生了6次。
地震預報準嗎?
地震可以預報嗎?目前主流觀點是否定的,一般而言,中長期的預測相對容易,而精確到時間、地點和級數的短期預測則很難。西方地震專家認為,人類連地震產生的機理都不清楚,預測就更難,但中國由於有傳統文化如《周易》等預測學研究基礎,使民間地震預測在全球名列前茅,然而官方稱中國地震預測成功率只有 30%。目前美國不做地震預測,美國地質調查局主要致力於提高基礎設施的安全等級來減弱地震的危害性,而地震多發的日本則堅持預測、預防與預警同時進行。
阪神地震的慘痛教訓
1995年1月17日凌晨5:46分,日本神戶地區發生芮氏規模7.2大地震,六千多人死亡,由於瓦斯外洩,引起木造房間的連鎖性大火。當時正在東京家裡睡覺的村山富市首相,在40分鐘後起床時,看見電視現場直播裡的濃煙滾滾,還不相信是真的,打電話核實,首相祕書居然也不知道。地震後第二天自衛隊救災主力才開始進入災區。
這不是笑話,而是15年前日本的真實寫照,但從那以後,日本做了5件事來應對地震:
一、日本政府成立了由地震專家、央行行長、電視放送協會會長、電信公司總裁、全國紅十字會會長和全體內閣成員組成的「中央防災會議」,由首相親任會長。2003年東宮縣發生7級地震時,震後6分鐘,首相府就召開了緊急會議,1小時後,內閣防災大臣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政府救災措施。
二、提高全民防災意識,每年日本各地都在1月17日防災日舉行培訓,電視也播放地震知識。連小學生都知道地震發生了該如何逃生,每個教室、每個家庭基本都備有防災包,裡面裝有藥品、食品、飲用水等,每個城市的中小學都常被用來作為應急避難所,公園裡還有可供1萬人3天飲用水的耐震型儲水槽以及食品等救災物資。
三、阪神地震後,普通日本人感覺到最大的變化是政府不定期地發布地震預測報告。電視經常出現這樣的字幕:某地出現地震(或海嘯、暴風雨)等險情預報,往往過不久又出現「警報解除」的字幕。由於人們認知到科技水平的局限性,預報不準確時,也不會有絲毫的埋怨,當然,得知災情預報時,也就不會恐慌。
四、地震死者絕大多數是被壓死的,如何防止房屋坍塌,就成了最有效的防震措施。日本從1996起3次修改《建築基準法》,規定商務樓8級地震不倒,使用期限要能超過1百年。
五、地震發生後,越早救援越好,由於地震破壞了交通,日本提倡居民首先應學會「自救」、然後是鄰里社區「共救」、最後才輪到政府施行「公救」。
提前10秒警告地震
此外,日本在科研方面花費大量財力,在各地建立地震監測點,一旦發生地震,該系統就能自動報警,讓人們提前採取措施。2008年6月14日,日本東北部發生規模7.2地震,氣象廳利用電視提前10秒對民眾發出了預警,結果這次只有7人死亡,一百多人受傷。研究發現,如果主震區提前2秒發出警報,死亡人數最多能減少25%,若能提前5秒,則可能減少80%的死亡。
藏身空間最重要
人們常問,地震來時躲在哪裡最安全?很多人認為躲在桌子、床鋪下最安全,然而曾在7百棟因地震爆炸而嚴重倒塌的建築物裡救人的美國國際搜救隊長道格卡普先生,卻給出了不同的答案:如果躲在桌子床鋪下,那裡傷亡率高達98%,而是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勢,躲在桌子床鋪的旁邊。因為桌子、床鋪、汽車等都無法抵擋下落物的重壓,而躺在其旁邊,往往還能找到一點存活的空間。
住在高樓的人從樓上跳下來絕不是上策,最好是趴在或蹲在承重牆的牆角處,如廁所、小廚房裡,遠離門窗,最好把被子頂在頭上。人多的時候不要去擠樓梯,躲過主震後應迅速撤至戶外。
延伸閱讀: